Tuesday, April 20, 2010

Good reflections: 潘霍華的偉大之處!

Just want to share this with you:-

德國神學家潘霍華(D. Bonhoeffer 1906-1945)像一顆閃爍雋永的寶石,鑲嵌在二十世紀的教會歷史,潤澤光芒,在不同年代都激起了思考的光譜,在華人教會中,亦不乏在意識及感情上認同的追隨者。可惜的是,對一個過去了的歷史人物,人們多滯留在一種感情的讚歎,為了他那句「基督徒呼召一個人的時候乃是呼召他去死……」而觸動片刻,卻缺乏了嚴肅的歷史觀照和深沉的處境反省,多把潘霍華定性為一位偉大的殉道者,卻不肯面對這位時代的先知──他的批判和洞見,在今日的時代,同樣煥發著神采,反照我們的貧缺。

生活在廿一世紀的知識經濟與資訊年代,上帝可以容身在哪裡呢?是教堂的中心?是家庭的裝飾?是社區的建築物?在潘霍華的信仰觀早已體會到人類進入了非宗教時代,上帝被推到世界之外最邊緣的荒漠中,當科技愈能解決生活的難題,上帝的角色愈被縮小。這種「運作假設的上帝」的出現,正因為信徒的自我中心化。這豈不是今日將信仰作為生活的點綴,將教會視為消愁休憩站的信眾們最現實的寫照嗎?

潘霍華生於憂患,在憂患中最能提煉勇氣。他過人之處是本於信仰的勇氣,不單是對外捍衛信仰的貞潔,更敢於對教會的偏差作出真率的提點。他嚴詞反對教會的聖俗二分法,以及世俗的謊言,強調信徒必須在世俗中服事主,基督徒絕不能裝飾成比上帝更敬虔。有關這方面的論述,對華人教會處理政教關係和社會事務上,有著莫大的啟思。更重要的是,我們可有勇氣和智慧去戳破充斥著社會的謬誤與謊言──又或教會本身也不斷去炮製假象與謊言?

潘霍華神學另一個不滅亮點,是強調作門徒的代價和福音的重價。雖然今日我們並非身處神學家所困厄的歷史時空,但從耶穌基督降生以來,從祂的言教身教,以迄歷代信徒所跨越的艱辛歲月,信耶穌又豈是一場風花雪月的事?然而在這個教會被受世俗化和市場主義污染的年代,到處歌舞昇平的喧鬧景象,標奇立異的市場福音,超級巨星的自我吹捧,形成泛濫成災的教會消費主義,把上帝打造成一生通行的生命信用卡,隨時提存,有求必應。高舉策略與效率,少有謙柔的服事,我們如何去解讀潘霍華在半世紀前留下先知的睿見:「人的宗教意識使他在痛苦中去信賴世上有力的神,以為是救星,聖經卻只要他去尋找一個無能無力和受苦的神,唯有受痛苦的神才能幫助人。我們不必用宗教來矯飾或設法使祂神化,而是在俗世生活中參與神的痛苦。」

潘霍華不是偉大的殉道者,他是誠實和勇毅的先知。先知永遠是寂寞的,認同先知的人,同樣是寂寞的。潘霍華在華人教會的文化架中畢竟只能發揮一點「名牌效應」,百年孤寂,於今更覺冷清。

Labels: , ,


|

Monday, April 19, 2010

1st May Gospel Night in Ma On Shan



Please support us!! Mark your calendar now!

Labels: ,


|

Saturday, April 17, 2010

Start and end the day with Mister Rogers

The world is in chaos. Ching Hoi has earthquake. We do not live in a democracy. How do we cope in this rapidly changing world when nothing seems to be secured.

I was in Olympian City last night. When I came out of the rest room, I saw this meaningful slogan on the wall:-

"If you want happiness for an hour - take a nap.
If you want happiness for a day - go fishing.
If you want happiness for a month - get married.
If you want happiness for a year - inherit a fortune.
If you want happiness for a lifetime - help someone."

Mr. Wong Fook Wing, who died while rescuing children in Ching Hoi, has instantly become my role model. But it's not easy to devote your lifetime helping someone who you don't even know. Then I thought of the teachings of Mister Rogers.

Yes, everyone is our neighbor. Would you, could you be my neighbor? Let's help our neighbors!! Devote our lifetime to just doing it! Then you have happiness for a lifetime!

On that note, let me leave you with some great thoughts from the great Teacher, Mister Fred Rogers!





It's such a good feeling to know that we're alive!! You can always help to make each day a special day by being you!!

Labels:


|

Thursday, April 15, 2010

耳东:《钟声》好评如潮,从教区一直风靡到社区。

郑秀文和福音歌 文/耳东

Original post can be found here.

郑秀文回来了!这位香港媒体眼中不折不扣的本土天后,连王菲都要让她三分,终于在蛰伏了五年后,发行了新专辑《Faith 信》,而且是一张前所未有的福音唱片。

“福音音乐”这个概念,在美国可谓家喻户晓,但在华语主流乐坛,基本上“真没有”。把音乐跟宗教挂钩,个中商业风险太大,而且大家也未必愿听。当然,从某种程度上说,齐豫的佛教音乐专辑可以算是华人自己的福音唱片,只不过,传统意义上的“福音”唱的是上帝,而齐豫唱的是佛。

但今年的情况有些特别。在郑秀文之前,刘以达和名不见经传的钟氏兄弟已经抢先发行了自己的“福音”唱片,后者那张叫《钟声》(相关链接的唱片更是好评如潮,从教区一直风靡到社区。一下子,香港人突然发现,噢,原来除了“嫩模”,还有“福音”这个话题可以聊下。

那么,到底什么是“福音音乐”呢?福音音乐,英文叫Gospel,顾名思义,就是宣扬上帝无私的爱,提醒大家要感恩图报。这种音乐,最早是从19世纪末美国白人集会歌曲发展而来的,后来被各路音乐神仙所用,于是发展出多种不同形态。有黑人福音音乐、有白人的基督音乐、有福音民谣、蓝草福音,还有基督摇滚、福音说唱等等。可以说,所谓“福音音乐”,并没有形式上的严格划分,只要你歌唱上帝就可以称自己是“福音音乐”。

我曾经有幸参加过一次福音演唱会。大约在两年前,我当时在上海工作,恰逢一支叫Newsboys的澳大利亚乐队到上海演出。这支乐队是一支很典型的福音摇滚乐队,他们演唱的作品都是些积极向上的感恩歌,就是“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感谢上帝关怀”之类。音乐本身没什么特殊,只是些节奏明快的流行摇滚罢了,但现场气氛相当特别。按说一般的摇滚乐现场,观众主要是年轻人,难免容易狂躁,但那次Newsboys的现场,男女老少齐聚一堂,感觉更像是社区办的家庭聚会,格外温馨。

却说,福音歌也不一定非要唱上帝,但是一定会唱到“爱”,爱天、爱地、爱人、爱生活。大多数福音歌,将宗教的枝节抽离,剩下的一定都是“励志”,珍惜生命、拨云见日之类——福音歌其实就是音乐版的《心灵鸡汤》。而且,看过奥斯卡传记大片《Ray》的人都知道,在已故黑人音乐巨匠雷·查尔斯的钢琴声中,“福音”也能唱得跟R&B一样缠绵悱恻,尽管这给他带来过麻烦。发展到今天,福音音乐的内涵已经变得相当丰富,但万变不离其宗的就是那个“爱”字。

“爱”,这也是《Faith 信》这张唱片中的核心内容。无论是《信者得爱》里的“别怨新闻这么假,(那需挑剔)天色这么差,相信爱可统领天下 ”,抑或《你爱我》中一句“找到了渗入我心的温暖,方知道存在的意思,你早己在此,这爱没瑕疵”都可以听出Sammi构思唱片时的良苦用心。

如果你读过郑秀文为《明日风尚》杂志写的那些专栏,你就会知道这“良苦用心”是有来由的。在不当天后的五年里,郑秀文积累了很多的人生感悟,有关于快乐的、有关于感情的、有关于旅行的、有关于家庭的。其中一部分,被她拌入颜料,悄悄地藏进了自己的画作中,另一部分,被她以轻描淡写地呈现在杂志专栏里,还有一部分,自然归音乐来表达。

《Faith 信》的水平见仁见智,我个人觉得比较一般,创作者的诚意当然不必怀疑,但效果差强人意。开头两首嘻哈作品,水平还好,一上来就让人很快重拾郑秀文的潮流天后风范,但接下来的几首歌实在一般,旋律和编曲都相当“行货”,幸好是Sammi来唱,换做普通歌手,后果不堪设想。倒是王菀之包办词曲的《结果》令人印象比较深,这个久经沙场的香港才女已有百炼成精的架势。

就算是嘻哈作品,也未必合适“福音”的主题。“福音”将就的是让人心里舒服,帮听众从心里掏事儿,《罪与罚》就显得过于沉重。郑秀文往后不如尝试下那种轻松随性的作品,配以专栏里那种既清淡又不乏生活韵味的文字,我想,这效果应该会比《Faith 信》好很多。

(原载于《当代歌坛》)

Labels: , , , ,


|

李皖:《钟声》是黑人乐种与粤语歌曲的高度融合!!

[专栏] 亏欠了香港——李皖
2010年03月29日
来源: 上海壹周(2010.3.30 小文艺06)

Original post can be found here.

文/李皖
年初,在以《五种颜色,或更多》回顾2009年的华语流行音乐时,我几乎没有提及香港。自1988年之后,在我的音乐版图上,香港逐渐成了一个地方方言语种。我把更多的关注给了台湾流行,给了大陆摇滚,甚至给了欧美各流派,独独冷落了香港。

谁让它说粤语呢?谁让它每有佳篇大作,它说的话、讲的事尤其让我听不懂呢?

近3个月来,参与华语音乐传媒大奖的评审,对香港只是一瞥,已知道我有多偏狭。

在2009年,香港地下音乐出了几张水准极高的作品,这几张唱片是:

“永远怀念塔可夫斯基”《你睇斜阳照住嗰对双飞燕》:“永远怀念塔可夫斯基”原是一个塔可夫斯基的观影会。在不知不觉中众同好们看完了这部文艺片之王的8部电影。观影期间,各会员开始作诗、弹吉他、吃喝……其中两个最受欢迎的节目,是由My Little Airport成员阿P朗读为妓女而作的一系列诗歌和Pixel Toy成员何山演奏的实验吉他噪音。在众人撮合下,两人组成了“永远怀念塔可夫斯基”,录下10首曲风甜美又暴力的作品。其中,优美而低调的民谣式歌唱如同被实验噪音绑架了一般。这张唱片只印制了1000张,之后乐队解散。

钟氏兄弟《钟声》:钟一匡与钟一诺兄弟是一对基督徒,《钟声》是张粤语福音唱片,所有歌曲均为钟氏兄弟创作,所有乐器均为真人真乐奏出。两兄弟极具才华,在嘟喔普、灵歌、爵士、黑人圣歌、R&B等各种黑人风格中穿行,虽然涉及门类众多,但钟氏在每个乐种上的感觉都极为纯净,更兼有一种信仰的虔诚、安静,堪称华人基督教音乐的突破。除了传递福音,《钟声》可能并未预设多少音乐目的,但它客观上实现了以下结果:各黑人乐种与粤语歌曲的高度融合;蓝调演奏和演唱的纯粹与精湛,人声录音的干净和高保真。

My Little Airport《介乎法国与旺角的诗意》:低科技的二人电子组合My Little Airport,是年的表现令人意外。他们本是“小清新”,之前的作品一直被贴上小资标签,但2009年这张《介乎法国与旺角的诗意》却贴上了良心音乐、关注社会现实等新标签。其中,《瓜分林瑞麟三十万薪金》、《Donald Tsang,Please Die》发表后引起了香港社会的讨论,《失业抗争歌》、《边一个发明了返工》、《社会主义青年》等也发出了讥讽世相的声音。同以前清新小女生的怪趣心情日记完全不同,如今“我的小型飞机场”停满了社会的满目疮痍,文字涨扑扑全是俚俗广东话,谈论的内容多是金融危机冲击下的香港社会问题。

Swing《武当》:同样是两人组合,同样以方言俚语耍市井幽默,Swing更让人叹服的是他们的音乐。他们的肚子里真是有货,“样样慢工细货”。以爵士乐为主调,《武当》编曲多元,乐识渊博,音乐修为深厚,功夫已入化境,曲、唱、编俱佳,展现出成熟迷人的成人音乐风范。

这几张专辑,尤其在制作的水平上、在对音乐的熟稔把握上,专业而精湛,显示出香港音乐人深潜于西方流行音乐各个流派的深厚功力。就专业水准而言,香港或许是世界华语圈中对西方流行音乐钻研水平最高的。只怪我糟糕的语言,闻之如闻鸟语,无奈敬而远之。

Labels: , , , , , , , ,


|

Our condolences to the 青海7.1級地震 earthquake victims!

Our prayers are with you! Please continue to pray for the families of the injuried and deceased victims.

Labels: , , ,


|

Monday, April 12, 2010

Funny and profound!



發人深省! 除了「議席不保留」外今年最具神學性與值得反思的歌詞!祖藍,好嘢!

Labels: , ,


|

Friday, April 09, 2010

新世紀五區公投戰士

2010年5月16日,用香港人自己手上的一票,爭取盡快廢除功能組別及落實真普選,懇請大家支持和踴躍去投票。

注:本動畫為惡搞二次創作,內容與原作「福音戰士」並無任何關連,敬請注意。



Love the animation! Love the message!

Vote on 5.16!!

Labels: , , , , , ,


|

Wednesday, April 07, 2010

Breaking News: 鍾氏兄弟獲三項第十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提名!

提名名單詳情請參閱這網站



鍾氏兄弟獲提名三項第十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包括最佳爵士/藍調藝人,最佳新樂隊/組合, 及最佳組合,證明福音碟有擁護者!

一年一度,由內地《南方都市報》主辦的“華語音樂傳媒大獎”已走過十個年頭,在這十年裏,該獎不僅堅持秉承全面、專業、公正的評審宗旨,同時也以獨具慧眼的姿態,在內地眾多音樂頒獎禮中顯露出別具一格的氣質,令各界廣泛稱道。

據華語音樂傳媒大獎創辦人之一、南都娛樂週刊副主編、評審團代表蔣明介紹,這份提名名單體現了傳媒大獎的獨立性、文藝性、敏銳性、全面性,推薦最先鋒、最文藝的音樂作品,既兼顧大眾流行口味,也沒有忽視小眾獨立藝人,不管是大明星還是小樂隊,只要是優質音樂,都會得到大獎推崇。

評委團:

【香港】
袁智驄:前《音樂殖民地》主編
馮禮慈:資深樂評人、香港中文大學客席講師
夏至(MINI):電台DJ、填詞人
唐劍康(DONALD):香港商業電台二台DJ,男子組合I LOVE U BOYZ成員
遊思行:新銳填詞人、作家、電台DJ
陳大文:獨立樂評人、3C音樂評論網創辦人
Holf Yuen:業餘填詞人、樂評人,著名網志《斥測樂壇》作者
湯禎兆:流行文化研究學者
鄭國江:香港著名詞人
蘇耀宗:香港商業電台著名DJ、作曲人,曾為薛凱琪、陳奕迅等歌手寫過歌
林健華:香港音樂制作人,監制過陳奕迅、古巨基、張學友、莫文蔚、杜德偉等
梁翹柏:香港知名音樂人,王菲、陳奕迅、盧巧音、週筆暢的制作人

Labels: , , , , , , , ,


|

New CD Kon-fusion by SIU2

New CD by SIU2: Kon-fusion. Highly recommended!



Buy it now at HMV!!!

Labels: , ,


|

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 Isn't yours?

Weblog Commenting and Trackback by HaloSc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