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ly 12, 2010

淺談現代詩歌 - 西伯

這十年來,詩歌創作可以說是多姿多采的。簡單總括來說,是百花齊放,屬健康的現象。換上另一角度看,歌曲多了,當中自然總會出現一些次等甚至不合格的作品,也屬正常。

古老詩歌才好?

不要一味以為「古老詩歌」才有水準,現在的每況愈下。沒錯,由拜占庭時代起,創作人不是音樂家就是神學家,但他們都是人,也有失手的時候。欠佳的作品自然被淘汰,好的便成為經典。多得馬丁路德、加爾文等人的改革,令當時原是平民創作的「當代流行詩歌」,可以登陸教會聖堂中。天下無新事,今天亦然。隨著神學觀的改變、教會年輕人的訴求、文化的改變、音樂製作科技平民化、作曲填詞大眾化,教會音樂也平民起來。今日,經過這十多年來很多音樂機構及音樂人的推動,教會普遍已經接受了這一代的「現代詩歌」。許多的教會,即使大堂崇拜仍舊以傳統詩歌(其實是源於馬丁路德時代未被淘汰的經典詩歌)為主,用不著這些現代詩歌,小組、團契、佈道場合,或者青少年崇拜都會樂意採用。

記得我事奉初期,教會還是有很多「反對」聲音──對這一代詩歌還是有所保留,甚至帶點「批判」,大家對「接待」這些詩歌,都較為謹慎。今天大家的態度開放了、接納度大了──當一般「平民百姓」都相對地容易公開發表自己的作品,當一般崇拜主席都渴求或被要求領唱新歌;有供有求之下,自然會有大量新歌湧入教會。大家可以從唱片架上看到這個事實:十年前大概只有很小量的個人創作,今天,以個人名義推出之唱片之數量已直迫幾間音樂機構出品的總和,甚至有超越之勢。

為詩歌把關

普遍人都認為這是好事平常事,個人卻不敢完全認同,因為我感到詩歌的「把關人」似乎都放鬆了手。「一首多人喜愛的詩歌的影響力遠比我講一堂道大!」一位名牧曾經這樣分享。一個牧者的信息最多都是影響著哪小撮聽眾;相對而言,一首受歡迎的歌曲卻可以重覆地在三、五百間教會裡不同的聚會內唱詠著!好影響,當然要感恩,壞的呢?

良莠不齊、水準參差是自然、外圍的現象,教會控制不了。從創作人角度看,我當然希望我的歌曲可以進入教會大堂,但,以教育及牧養角度看,我寧願教會升高選歌的門檻,寧願教會保留多少「批判」的眼光,繼而提昇會友對詩歌的辨識與欣賞能力。這樣,更多的詩歌會被淘汰,更多的創作人會意識到自己需要提升自己的創作質素。最終,這對創作人及教會,都是好的。

(共享詩歌十週年呈獻「西說詩詞」第一篇。適逢共享詩歌協會十週年,總幹事西伯與你一同回顧十年來香港的基督教音樂發展。)



第一一九三期.二○一○年七月十一日

Labels: , , ,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

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 Isn't yours?

Weblog Commenting and Trackback by HaloSc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