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ugust 02, 2009
From 《時代論壇》: 《鐘聲》是經典!
福音‧音樂‧越界
鍾一匡 鍾一諾
●麥世賢
引子:
由基督徒兄弟鍾一匡與鍾一諾自家創作的福音唱片《鐘聲》,憑製作之專業、水準之高,得到樂評人、樂迷及Hi-Fi發燒友激節讚賞;而這兩位「名不見經傳」的信徒能夠邀請數十位頂尖中外樂手(包括信徒與非信徒)參與唱片製作,更成為本港音樂圈的佳話,令《鐘聲》成為多年來少數引起坊間注目及迴響的福音唱片,跨越福音音樂的疆界。
內文:
從《鐘聲》可見,鍾一匡與鍾一諾(Henry & Roger Chung)熟悉基督信仰,不難想像他們已在教會浸淫了相當一段日子。確實,Henry與Roger成長自基督教家庭,自小跟父母參加循道衛理聯合教會香港堂,上兒童主日學,唸的也是基督教小學。他們坦言,雖然當時常唱詩歌、背金句,也熟讀聖經,但只是「星期日信徒」,對信仰並無熱情。
兩兄弟中學時代遠赴美國唸書,在彼邦才真正體會信仰的對自己的重要,重新與上帝建立緊密的關係。「可能人大了,見識多了,覺得世界很美好,為何不向人傳福音和愛的信息?」隨著年月漸長,Henry愈發體會耶穌教導的真實,因此立志活出信仰。Roger到美國初期,並不常上教會,但他心裡知道自己沒有離開神。到了唸大學的後期,他跟朋友分享自己的信仰,卻解答不到朋友對信仰的疑問,「我是個好勝的人,當時醒覺自己其實不熟悉這個信仰,但又知道它是好東西,因此決定認真了解它,與人分享,改變人的生命。」
Henry與Roger改變了對信仰的態度,幾年前回港後,積極投入教會,主動參與事奉,到醫院、老人院服事,也有到內地短宣,更分別憑著精湛藍調口琴(Harmonica)技藝與雄渾嗓音,以及對音樂的熱誠與識見,在教會以音樂事奉;跟年少時的被動,是脫胎換骨。
既然得到上帝給予的音樂恩賜,兩兄弟就決意將自己創作的福音歌曲,出版成唱片,用新歌回饋上帝。
唱片名曰《鐘聲》,收錄了十四首作品,計有R&B、Doo-Wop、Gospel、Bossa Nova、American Folk、Hip Hop、粵語流行曲、Reggae等等,曲風之多樣化,可見二人音樂視野之廣闊;而演繹出來的水準也極高。能夠駕御各種類型音樂,除了靠二人的音樂知識和技巧,亦有賴數十名中外頂尖樂手及幕後製作人的參與:包以正、歐永財、Ted Lo、Barry Chung、Johnny Yim、霍世潔、Howard McCrary……單看樂手的強勁陣容,很難相信Henry與Roger是第一次出版唱片。
從美國回港後,他們初步有了灌錄唱片的念頭,就到處拜訪基督教音樂機構及坊間的音樂人,尋求專業意見。不少人都鼓勵他們出版,但也試過給人潑冷水,「有基督教音樂人跟我們說:『基督教音樂用不著製作得那麼專業,香港的市場接受不來;用那麼好的音樂人做音樂,若果最終失敗了,我怕你們可能會接受不來。』(大意)那番說話,更證明我們的方向是對的,我們做的是新的東西,令我們更有動力去做好。」他們強調,為上帝所做音樂,要盡力做到最好,不用理會市場不場市,「其實就是秉承著福音音樂(Gospel Music)的精神──福音音樂當年也是種新的音樂。」希望以多種音樂型態去演繹粵語福音音樂,突破以往粵語福音音樂的框框,正是他們的目標:「我們想做到一個效果,就是令人覺得福音歌可以咁『潮』,咁『潮』也可以咁福音。」
除了上述的「曲線的激勵」,也有正面的讚賞,令他們更有信心去實踐大計:歌手泰迪羅賓聽了他們的Demo,跟他們說:「我不是基督徒,但你們的歌令我很感動,這個神要我們去感謝。一定要出版(這張唱片)。」由於二人對音樂的熱誠和專業,令數十位中外歌手、樂手和製作人踴躍相助,更令二人喜出望外。
再次證明那句陳腔濫調的說話:音樂可以跨越疆界。管它膚色、種族、信仰……
框文一:
Henry Chung
只要看過Henry在盧冠庭演唱會中技驚四座的演出,就會知道他是個頂尖的音樂人。
Henry自小習琴,卻視之為苦差,「那時常要彈些難聽的歌和考試歌,的確是考到了八級,但自知彈得不好,就放棄了。」直至Henry聽到香港藍調口琴大師William Tang的Movin' On唱片,驚為天人,立志成為口琴家。或許學不得其法,Henry練了一段日子也吹奏得不好,也得暫時放棄。幾年後,他終於領悟到吹奏口琴的道理,而啟蒙他的,是位露宿者,「我偶然在美國街頭遇到他在吹口琴,就請他教我,他對我說:『你吹好(琴的其中)三個孔再說。』」其實那就是由淺入深的道理。Henry照其指點苦練了三個月,見略有進展,便乍起膽子,上酒吧與一支樂團Jam歌;事後雖被人貶斥,但得到該樂團的鼓手策勵,並引薦給曾任美國搖滾/藍調樂手Bo Diddley樂團的低音結他手Jesse James Johnson,成為其樂隊成員,四處演出。憑著嫻熟的琴技,Henry旋即在當地藍調音樂圈名傳遐邇,與不少知名樂手合作,包括:Soul Jazz/Hard Bop鋼琴手Bill Heid、藍調結他手Bob Margolin等,亦曾在華盛頓著名的爵士樂場所Blues Alley演出,後來更成立自己的樂隊Sonny Boy Chung All-Stars。
框二:
Roger Chung
Roger也是從小學鋼琴,但真正的音樂啟蒙,還是在文化大熔爐──美國。「我五歲開始學琴,鋼琴老師覺得我彈琴太用勁,像敲打鋼琴,斷言我難以栽培;但我也硬著頭皮考到六級。」Roger說,直至他在美國Peabody Music Conservatory修讀鋼琴及聲樂期間,跟另一音樂老師習琴,才茅塞頓開,「那位老師說我不用改變(猛力彈奏的方式),因為那是我的風格。」事實上,Bebop(一種爵士樂類型)創立者、美國爵士鋼琴大師Thelonious Monk就以敲擊樂彈奏綱琴聞名。Roger悟出音樂是自由的道理,恬然開朗,自此更加享受演奏。(唱片Bonus Track〈同頌主恩〉正可欣賞到Roger的「重手」琴技)
框文三:
拉闊香港福音音樂光譜
●細言
圖:1144-4g (《鐘聲》內附小冊子詳細列明歌曲的音樂類型(Genre)、該類型的簡史,以及創作背景,讓音樂人和作品得到應有的尊重。
「《鐘聲》可能是香港福音界,甚至香港樂壇的一次重要突破。」鍾一匡與鍾一諾。
如果說鍾一匡與鍾一諾(Henry & Roger Chung)的福音大碟《鐘聲》是一次突破,其突破之處就在於拉闊了香港福音音樂的光譜。
十四首歌,十四種風格,且能演繹出每種類型的神髓,已是一項成就,加上以Hi-Fi發燒天碟的音質製作,本港福音音樂界,從未有人做過。
〈騷靈頌二〉是Traditional Gospel,由美國福音歌手Howard McCrary與Roger合唱;Henry的口琴吹奏、Bob Mocarsky的風琴、三位Gsopel女聲和唱(中段的「三疊阿門」和唱是神來之筆),徹底就是Gospel,令人感覺置身美國黑人教會參與敬拜;中段粵語和英語一唱一和(call and response)的唱法,尤其精彩。
〈行公義、好憐憫〉由曾德康的Upright Bass、Robbin Harris的敲擊、Billy Chan背景的豐富聲響運動和基督徒Hip Hop組合漁夫的rapping構成,是很Upbeat的Hip Hop作品,著名二胡演奏家霍世潔粉墨登場,提升作品的層次。
Roger、Eternity Girls和鄧婉玲合唱的〈愛的經典〉是三拍子的甜美清新之作;歌詞拼貼自八段新舊約經文,數算上帝恩典的心情令人感動,得以暫且放下「是否乎合神學邏輯」的狐疑。
〈心中亮光〉由本地結他大師歐永財彈奏法林明高結他引子,結他高手Barry Chung的結他、曼陀鈴與敲擊,將時空凝結在西班牙和墨西哥之間;如此懶洋洋的拉丁氛圍,歌者細細唱吟的,竟然那麼的福音、那麼的教會。
粵語福音音樂配Bossa Nova也有先例,但由香港頂級爵士結他手包以正、鋼琴手Ted Lo、低音結他手Sylvain Gagnon、鼓手Anthony Fernandes、歌手羅敏莊這個黃金陣容合奏的〈赤子之心〉,更教人驚豔。
受張學友啟發而創作的〈感謝神〉,是Doo-Wop曲風,也是本地罕見的嘗試。Roger學過聲樂,唱功殊不簡單;他深受張學友影響,唱腔也有幾分張氏風格,國語歌曲〈好撒瑪利亞人〉和〈心在顫抖〉最為明顯。前者旋律動聽易上口,經本港流行曲製作人Johnny Yim編曲,Pop得徹底;後者是記念四川地震的安魂曲,像〈李香蘭〉的哀怨,歌詞出自他們的叔公許明龍手筆,悲慟欲絕處,尤甚於音樂。
《鐘聲》的歌曲風格多變,歌詞亦算多元化,也具普世性,顯然受循道衛理宗派薰陶,不囿於教會四堵牆,除了讚美上帝,也有宣揚世界和平的〈夢想……有一天〉、愛惜身邊人和事的〈鐘聲〉、關心社會的〈行公義、好憐憫〉、記念四川地震的〈心在顫抖〉、悼念離世祖母的〈回到主身邊〉、安慰受創心靈的〈天明不再有淚〉。
聽慣了黃偉文和林夕前衛破格的歌詞,也許會略嫌《鐘聲》的歌詞有點「舊派」,但其實那是他們向八十年代致敬之舉,也反映其音樂根源所在:諸如〈動力信望愛〉的「聽鬧市聲音」;林子祥〈沙漠小子〉的「百支箭」;關正傑、區瑞強、盧冠庭〈蚌的啟示〉的「沙中蚌」;張學友的〈月半彎〉等等。〈夢想……有一天〉更把Beyond〈光輝歲月〉的「黑肌膚」、Cat Stevens的Where do the children play?的「孩童在那裡嬉戲」和馬丁路德金牧師I have a dream的演說片段共冶一爐,堪細細品味。
當理性的左腦要說:「《鐘聲》的音樂風格還可以更闊,歌詞可以更富時代感」之際,感性的右腦已衝口而出:這是經典!
|
鍾一匡 鍾一諾
●麥世賢
引子:
由基督徒兄弟鍾一匡與鍾一諾自家創作的福音唱片《鐘聲》,憑製作之專業、水準之高,得到樂評人、樂迷及Hi-Fi發燒友激節讚賞;而這兩位「名不見經傳」的信徒能夠邀請數十位頂尖中外樂手(包括信徒與非信徒)參與唱片製作,更成為本港音樂圈的佳話,令《鐘聲》成為多年來少數引起坊間注目及迴響的福音唱片,跨越福音音樂的疆界。
內文:
從《鐘聲》可見,鍾一匡與鍾一諾(Henry & Roger Chung)熟悉基督信仰,不難想像他們已在教會浸淫了相當一段日子。確實,Henry與Roger成長自基督教家庭,自小跟父母參加循道衛理聯合教會香港堂,上兒童主日學,唸的也是基督教小學。他們坦言,雖然當時常唱詩歌、背金句,也熟讀聖經,但只是「星期日信徒」,對信仰並無熱情。
兩兄弟中學時代遠赴美國唸書,在彼邦才真正體會信仰的對自己的重要,重新與上帝建立緊密的關係。「可能人大了,見識多了,覺得世界很美好,為何不向人傳福音和愛的信息?」隨著年月漸長,Henry愈發體會耶穌教導的真實,因此立志活出信仰。Roger到美國初期,並不常上教會,但他心裡知道自己沒有離開神。到了唸大學的後期,他跟朋友分享自己的信仰,卻解答不到朋友對信仰的疑問,「我是個好勝的人,當時醒覺自己其實不熟悉這個信仰,但又知道它是好東西,因此決定認真了解它,與人分享,改變人的生命。」
Henry與Roger改變了對信仰的態度,幾年前回港後,積極投入教會,主動參與事奉,到醫院、老人院服事,也有到內地短宣,更分別憑著精湛藍調口琴(Harmonica)技藝與雄渾嗓音,以及對音樂的熱誠與識見,在教會以音樂事奉;跟年少時的被動,是脫胎換骨。
既然得到上帝給予的音樂恩賜,兩兄弟就決意將自己創作的福音歌曲,出版成唱片,用新歌回饋上帝。
唱片名曰《鐘聲》,收錄了十四首作品,計有R&B、Doo-Wop、Gospel、Bossa Nova、American Folk、Hip Hop、粵語流行曲、Reggae等等,曲風之多樣化,可見二人音樂視野之廣闊;而演繹出來的水準也極高。能夠駕御各種類型音樂,除了靠二人的音樂知識和技巧,亦有賴數十名中外頂尖樂手及幕後製作人的參與:包以正、歐永財、Ted Lo、Barry Chung、Johnny Yim、霍世潔、Howard McCrary……單看樂手的強勁陣容,很難相信Henry與Roger是第一次出版唱片。
從美國回港後,他們初步有了灌錄唱片的念頭,就到處拜訪基督教音樂機構及坊間的音樂人,尋求專業意見。不少人都鼓勵他們出版,但也試過給人潑冷水,「有基督教音樂人跟我們說:『基督教音樂用不著製作得那麼專業,香港的市場接受不來;用那麼好的音樂人做音樂,若果最終失敗了,我怕你們可能會接受不來。』(大意)那番說話,更證明我們的方向是對的,我們做的是新的東西,令我們更有動力去做好。」他們強調,為上帝所做音樂,要盡力做到最好,不用理會市場不場市,「其實就是秉承著福音音樂(Gospel Music)的精神──福音音樂當年也是種新的音樂。」希望以多種音樂型態去演繹粵語福音音樂,突破以往粵語福音音樂的框框,正是他們的目標:「我們想做到一個效果,就是令人覺得福音歌可以咁『潮』,咁『潮』也可以咁福音。」
除了上述的「曲線的激勵」,也有正面的讚賞,令他們更有信心去實踐大計:歌手泰迪羅賓聽了他們的Demo,跟他們說:「我不是基督徒,但你們的歌令我很感動,這個神要我們去感謝。一定要出版(這張唱片)。」由於二人對音樂的熱誠和專業,令數十位中外歌手、樂手和製作人踴躍相助,更令二人喜出望外。
再次證明那句陳腔濫調的說話:音樂可以跨越疆界。管它膚色、種族、信仰……
框文一:
Henry Chung
只要看過Henry在盧冠庭演唱會中技驚四座的演出,就會知道他是個頂尖的音樂人。
Henry自小習琴,卻視之為苦差,「那時常要彈些難聽的歌和考試歌,的確是考到了八級,但自知彈得不好,就放棄了。」直至Henry聽到香港藍調口琴大師William Tang的Movin' On唱片,驚為天人,立志成為口琴家。或許學不得其法,Henry練了一段日子也吹奏得不好,也得暫時放棄。幾年後,他終於領悟到吹奏口琴的道理,而啟蒙他的,是位露宿者,「我偶然在美國街頭遇到他在吹口琴,就請他教我,他對我說:『你吹好(琴的其中)三個孔再說。』」其實那就是由淺入深的道理。Henry照其指點苦練了三個月,見略有進展,便乍起膽子,上酒吧與一支樂團Jam歌;事後雖被人貶斥,但得到該樂團的鼓手策勵,並引薦給曾任美國搖滾/藍調樂手Bo Diddley樂團的低音結他手Jesse James Johnson,成為其樂隊成員,四處演出。憑著嫻熟的琴技,Henry旋即在當地藍調音樂圈名傳遐邇,與不少知名樂手合作,包括:Soul Jazz/Hard Bop鋼琴手Bill Heid、藍調結他手Bob Margolin等,亦曾在華盛頓著名的爵士樂場所Blues Alley演出,後來更成立自己的樂隊Sonny Boy Chung All-Stars。
框二:
Roger Chung
Roger也是從小學鋼琴,但真正的音樂啟蒙,還是在文化大熔爐──美國。「我五歲開始學琴,鋼琴老師覺得我彈琴太用勁,像敲打鋼琴,斷言我難以栽培;但我也硬著頭皮考到六級。」Roger說,直至他在美國Peabody Music Conservatory修讀鋼琴及聲樂期間,跟另一音樂老師習琴,才茅塞頓開,「那位老師說我不用改變(猛力彈奏的方式),因為那是我的風格。」事實上,Bebop(一種爵士樂類型)創立者、美國爵士鋼琴大師Thelonious Monk就以敲擊樂彈奏綱琴聞名。Roger悟出音樂是自由的道理,恬然開朗,自此更加享受演奏。(唱片Bonus Track〈同頌主恩〉正可欣賞到Roger的「重手」琴技)
框文三:
拉闊香港福音音樂光譜
●細言
圖:1144-4g (《鐘聲》內附小冊子詳細列明歌曲的音樂類型(Genre)、該類型的簡史,以及創作背景,讓音樂人和作品得到應有的尊重。
「《鐘聲》可能是香港福音界,甚至香港樂壇的一次重要突破。」鍾一匡與鍾一諾。
如果說鍾一匡與鍾一諾(Henry & Roger Chung)的福音大碟《鐘聲》是一次突破,其突破之處就在於拉闊了香港福音音樂的光譜。
十四首歌,十四種風格,且能演繹出每種類型的神髓,已是一項成就,加上以Hi-Fi發燒天碟的音質製作,本港福音音樂界,從未有人做過。
〈騷靈頌二〉是Traditional Gospel,由美國福音歌手Howard McCrary與Roger合唱;Henry的口琴吹奏、Bob Mocarsky的風琴、三位Gsopel女聲和唱(中段的「三疊阿門」和唱是神來之筆),徹底就是Gospel,令人感覺置身美國黑人教會參與敬拜;中段粵語和英語一唱一和(call and response)的唱法,尤其精彩。
〈行公義、好憐憫〉由曾德康的Upright Bass、Robbin Harris的敲擊、Billy Chan背景的豐富聲響運動和基督徒Hip Hop組合漁夫的rapping構成,是很Upbeat的Hip Hop作品,著名二胡演奏家霍世潔粉墨登場,提升作品的層次。
Roger、Eternity Girls和鄧婉玲合唱的〈愛的經典〉是三拍子的甜美清新之作;歌詞拼貼自八段新舊約經文,數算上帝恩典的心情令人感動,得以暫且放下「是否乎合神學邏輯」的狐疑。
〈心中亮光〉由本地結他大師歐永財彈奏法林明高結他引子,結他高手Barry Chung的結他、曼陀鈴與敲擊,將時空凝結在西班牙和墨西哥之間;如此懶洋洋的拉丁氛圍,歌者細細唱吟的,竟然那麼的福音、那麼的教會。
粵語福音音樂配Bossa Nova也有先例,但由香港頂級爵士結他手包以正、鋼琴手Ted Lo、低音結他手Sylvain Gagnon、鼓手Anthony Fernandes、歌手羅敏莊這個黃金陣容合奏的〈赤子之心〉,更教人驚豔。
受張學友啟發而創作的〈感謝神〉,是Doo-Wop曲風,也是本地罕見的嘗試。Roger學過聲樂,唱功殊不簡單;他深受張學友影響,唱腔也有幾分張氏風格,國語歌曲〈好撒瑪利亞人〉和〈心在顫抖〉最為明顯。前者旋律動聽易上口,經本港流行曲製作人Johnny Yim編曲,Pop得徹底;後者是記念四川地震的安魂曲,像〈李香蘭〉的哀怨,歌詞出自他們的叔公許明龍手筆,悲慟欲絕處,尤甚於音樂。
《鐘聲》的歌曲風格多變,歌詞亦算多元化,也具普世性,顯然受循道衛理宗派薰陶,不囿於教會四堵牆,除了讚美上帝,也有宣揚世界和平的〈夢想……有一天〉、愛惜身邊人和事的〈鐘聲〉、關心社會的〈行公義、好憐憫〉、記念四川地震的〈心在顫抖〉、悼念離世祖母的〈回到主身邊〉、安慰受創心靈的〈天明不再有淚〉。
聽慣了黃偉文和林夕前衛破格的歌詞,也許會略嫌《鐘聲》的歌詞有點「舊派」,但其實那是他們向八十年代致敬之舉,也反映其音樂根源所在:諸如〈動力信望愛〉的「聽鬧市聲音」;林子祥〈沙漠小子〉的「百支箭」;關正傑、區瑞強、盧冠庭〈蚌的啟示〉的「沙中蚌」;張學友的〈月半彎〉等等。〈夢想……有一天〉更把Beyond〈光輝歲月〉的「黑肌膚」、Cat Stevens的Where do the children play?的「孩童在那裡嬉戲」和馬丁路德金牧師I have a dream的演說片段共冶一爐,堪細細品味。
當理性的左腦要說:「《鐘聲》的音樂風格還可以更闊,歌詞可以更富時代感」之際,感性的右腦已衝口而出:這是經典!
Labels: Andy Lau, Anthony Wong, Bill Heid, Cat Stevens, Christian Times, Eternity Girls, Eugene Pao, Henry Chung, Raymond Au, Roger Chung, The Chimes, 盧冠廷, 鐘聲
|